close

■每天下午,都會有一個年級的學生用石筆在學校院里的地板磚上練字。
  高曉輝 攝
  昨天上午,在鹿泉市第二實驗小學的操場上,4名學生代表從省、市環保局領導的手中接過“國際生態學校”綠旗。這標志著,鹿泉第二實驗小學成為石市第一所獲環保部授予的“國際生態學校”。我省獲得“國際生態學校”稱號的共有3所。鹿泉市第二實驗小學2006年被評為鹿泉市“綠色學校”,2009年被評為石家莊市“綠色學校”,2011年被評為河北省“綠色學校”。
  □本報記者 崔虹
  自編適合學生特點的環保教材
  昨天,五(3)班的張婧怡告訴記者,從剛入學開始,學校就給同學們灌輸環保理念,“比如節水、節電,不用一次性餐具等等。”不過,讓她對環保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,則是緣於學校自編的環保教材。
  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‘電子污染’那一章。”張婧怡說,通過學習那一章節,她瞭解到,原來電腦鍵盤、手機外殼等都是污染物,如果不科學處理,後果特別嚴重,“水不能喝、田裡長不了莊稼,人們根本沒辦法生活。”
  與張婧怡不同,六(1)班的張璐藝更關註臭氧層破壞。“臭氧層很薄,但卻是地球的‘保護傘’。” 張璐藝非常專業地說,如果臭氧層被破壞,紫外線就會長驅直入輻射到地球,人們得皮膚癌的幾率會大大增加。“所以,大家在買防曬霜的同時,也應該減少工業廢氣、汽車尾氣的排放。”
  記者註意到,環保教材分為上下兩冊,共30課,圖文並茂,內容涉及大氣污染、我為環境做什麼、抵制一次性餐具、爭創綠色環保家庭、爭做綠色小天使、身邊的垃圾、水污染、節約用水,從我做起、珍惜資源,造福人類、美麗的大自然、美麗的校園等章節。
  每月評選“綠色環保之星”
  “平時在家,我非常節約用水,比如把洗臉、刷牙的水和洗澡、洗衣服的水都用來沖馬桶;洗米、洗菜的水用來澆花。”談起自己的“環保經”,五(3)班郝芳寧言語中頗為自豪。也正是因為這樣,她在本班60多名同學中脫穎而出,經過層層審核,被評為“綠色環保之星”。
  郝芳寧告訴記者,她家有個大魚池,過一段時間就要換水,而這些髒水也會被收集起來澆花。“我還養成了隨手關閉電源的習慣,避免浪費用電;在外面,我不隨意亂扔紙屑和果皮,都會用一個小垃圾袋收集垃圾,然後倒到垃圾桶。”郝芳寧說,自己從不隨意踐踏草坪,出行時我儘量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,如果路程較長的話,她會選擇乘坐公交車。
  除了評選“綠色環保之星”,鹿泉市第二實驗小學還每月評選“環保優秀班級”、每學期評選“環保家庭”,不僅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環境素養,還通過學生帶動家庭、通過家庭帶動社區,使更多的人廣泛參與到低碳環保的行動中來。
  修建蓄水池儲存廢水和雨水
  “我們當時節水、節電完全是因為貧困。”鹿泉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王富良說,2007年,他來到這所學校,當時只有600名左右的學生,而且學校比較貧窮。為了擺脫這種狀況,王富良開始了節水、節電行動。讓他始料不及的是,這種節儉理念能一直傳承下來,而且越來越深入師生的內心。
  談到被命名為“國際生態學校”的緣由,王富良介紹,國際生態學校需要七個條件,其中必須有兩項是獨有的。“我們主要是節水和環保理念。”王富良說,平時,老師都教育學生把家裡的淘米水、洗菜水、洗衣服的水儲存起來循環使用,用來拖地板、沖廁所或澆花等。同時,結合綜合實踐課,讓學生搜集節約用水的有關資料,收集生活中的節水小竅門,創造更多的節水方法。“我們還修建了近100立方米的蓄水池,把廢水、雨水等儲存起來,然後用來澆校園的花草樹木。”王富良介紹,而且學校的花池低於地面的巧妙修建,可以把下水管道的雨水引流到花池,澆灌花草樹木。“學校還把冬天的積雪堆在草坪、樹木的周圍,雪融化變成了水,對樹木保持水分有好處。”
  “寫‘地書’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。”王富良說,每天下午,都會有一個年級的學生用石筆在前院的地板磚上練字,每人準備一塊兒廢布條兒,寫得不規範的字擦了重寫,對筆力的鍛煉不失為一個好辦法,既環保又低碳。
  而且,學校的環保理念貫穿著始終。見到一(4)班的趙巍然時,她穿著由廢舊袋子做成的裙子,上面兩個綠色的“環保”字樣格外顯眼。顯得更加漂亮。“這件衣服是媽媽做的,我喜歡,因為環保。”
  王富良介紹,學校利用宣傳欄、班級文化牆、板報等教育陣地,通過主題班隊會、國旗下演講、制定節儉文明公約等多種形式,把“節儉”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,讓節儉觀念根植於師生的心裡,形成生活的自覺與時尚。“我們的作業本都是正反面使用。”六(3)班的任卓說,而且,各班的廢紙學生都會平鋪在廢紙箱里,積攢得多了就賣掉,得來的錢用作班費,“可以獎勵環保做得比較好的學生。”任卓說,學生們還寫對聯,呼籲大家環保。  (原標題:自編環保教材 地板磚上練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f82vfnry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